2022-01-21
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消息,近日,该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开发出面向用户侧的3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该系统由电解液循环系统、2个独立的电堆、以及与其配套的电力控制模块组成,设计容量为30kWh。经测试,该系统在额定10kW功率下放电时,放电电量为30kWh。该系统可应用于分布式能源及家用储能等领域。
锌溴液流电池具有成本低、开路电压高(1.82V)、能量密度高(>190Wh/L,基于2mol/L活性物质)等优势,非常适合在分布式储能及户用储能等领域应用。近年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以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的设计、开发、制备为主线,解决了锌溴液流电池锌枝晶、面容量受限、溴渗透、功率密度偏低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将锌溴液流电池电堆面容量提高至140mAh/cm2,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
同时,团队以电堆结构设计与系统控制策略开发为两翼,突破了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堆的结构设计与组装技术,开发出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用户侧锌基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将进一步推动用户侧新型液流电池的发展与产业化应用,对于推动液流电池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上工作得到中科院电化学储能技术工程实验室等项目的支持。
据了解,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智能电网建设对大规模储能技术及电动车发展对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储能电池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电池系统设计、优化、集成技术,开展应用示范,力争建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储能技术研发平台。
李先锋研究员现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张大煜优秀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袁治章研究员从事锌基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等研究,负责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大连市重点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
1、锂电池保护芯片正常状态当锂电池所有电压在过充检测电压(Voc)和过放电检测电压(Vod)之间,VINI端电压在过流检测电压(Vec1)和异常充电检测电压(Vabc)之间时,电池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锂电池保护芯片过充状态在锂电池保护芯片正常状态下
低温对锂电池的影响较大,过低会导致锂离子电池性能下降,甚至失去工作能力。为了满足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要求,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目前,低温锂电池的加热方法如下:1、外部加热外部加热法是目前使用广泛的加热方法。它主要用于通过外部热源加热电池。主
光可以分为不同的波长,我们可以透过彩虹看到。由于入射到电池上的光的光子能量范围非常宽,一些光子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形成电子-空穴对。它们只是穿过电池,就像电池是透明的一样。但其他一些光子非常有能量。只有当达到一定的能量(电子伏特(eV),这取决于电池材料
铝壳电池具有强耐磨性、强耐候性、强耐腐蚀性等性能特点,其基材表面可形成多种颜色,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大多数要求。那么铝壳电池的选购注意事项有哪些呢?1、铝膜厚度不小于10m,涂层厚度不大于40-120m;2、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磨性和耐候性;3、注意出厂
锂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有哪些:1、成膜添加剂优异的SEI膜具有有机溶剂不耐受性,允许锂离子电池的离子在溶剂分子无法通过的情况下自由进出电极,从而防止了溶剂分子的共插入对电极的破坏,并提高电池的循环效率和可逆容量。主要分为无机成膜助剂 (SO2、CO2、
锂电池UPS系统主要由主机和电池系统两部分组成。它可以定制各种规格的产品,以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客户。锂电池和UPS系统形成了一个储能系统,与电网更好地协同,减少了用电成本。1.重量轻、占地少、使用寿命长、运营资金低;2.电力、非标准定制、非定制、按需安排;3.本地、稳定、优秀、安全;4.各种规格的可穿孔定制产品,满足客...